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6期

图像处理与仿真
桥梁防撞系统中的红外船舶目标检测算法
李柯, 黄席樾, 刘俊, 郭栋梁
2008, 30(6): 311-31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1
摘要: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内河航运安全保障体系当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内河环境,背景固定情况下的红外船舶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利用了帧间差分法对目标运动敏感和背景差分法对目标轮廓提取完整的优点,并引入了自适应背景模型.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对目标检测准确,目标信息完整,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基于NOAA卫星图像信息的大气辐射校正方法研究
李金萍, 刘自强, 余英, 张伟伟
2008, 30(6): 316-32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2
摘要:
探讨一种基于NOAA卫星图像信息的大气辐射校正方法.选用实测的海陆边界表面大气水汽压eD,并合理选择海陆分界表面物体的发射率ε,利用图像信息对大气影响进行校正.由于采用同一时刻、同一条件下图像大气辐射信息,该方法具有时效性.并用该方法选取NOAA卫星图像中海陆边界区域进行反演试验,得出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同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程序,选定了几种大气模式,设定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作为标准,进行了算法间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校正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基于模板卷积的平滑滤波在野值剔除中的应用
王学伟, 殷艳华, 郭明, 陈维真
2008, 30(6): 321-32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3
摘要:
借鉴数字图像处理中基于模板卷积线性滤波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卷积滤波的野值剔除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的高精度性和高实时性.与其它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正确设置模板的长度和参数的大小能有效剔除测量数据中的野值点.
基于图像局部特征的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
成兰, 王志杰, 姬琇荔
2008, 30(6): 324-326,33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4
摘要:
基于红外序列图像中小目标的典型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利用图像小目标的微分几何特性,计算图像的最小法向曲率,并以此为阈值,获得小目标的候选对象.之后利用多幅图像之间目标的相关性,在时间尺度上基于Kalman滤波算法,实现对目标噪声的过滤并实现目标的跟踪.最后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基于转换瑞利滤波器的红外目标跟踪算法
潘平俊, 冯新喜, 李锋, 石磊, 李鸿艳
2008, 30(6): 327-33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5
摘要:
利用转换瑞利滤波器(SRF),研究了仅有角度量测的单站红外目标跟踪问题,推导了基于SRF的红外目标跟踪算法,并给出了具体步骤.该算法利用量测方程本身的非线性结构,仅在每次迭代时用"匹配"的正态分布近似代替方位量测的条件概率分布,减小了引入误差.仿真实验表明在红外目标跟踪领域,与以往EKF类的方法相比,该算法实现简单、计算量小、鲁棒性好且滤波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系统与设计
一种计算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数学模型
周国辉, 刘湘伟, 徐记伟
2008, 30(6): 331-33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6
摘要:
从分析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给出大气吸收、大气散射和气象衰减的衰减系数,并计算出倾斜路程的海平面水平等效路程,最后给出一种计算红外大气透过率的数学模型.
红外水分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黄新栋, 张涌, 汤心溢, 王新平
2008, 30(6): 335-33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7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红外水分仪的DSP+FPGA的高速数字架构.Spartan II FPGA实现了高速数据通道及通信,浮点DSP TMS320C6713则专注于水分计算和错误控制,该设计解决了传统水分仪速度慢、精度低和稳定性不高的缺点,实验表明,该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满足了总体指标要求.
基于二元光学的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李清安, 万中南, 鄂盛国, 张明意
2008, 30(6): 339-34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8
摘要:
红外两档变倍光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装调容易等特点,同时衍射光学元件的引入,增强了镜头的成像质量,减少了光学元件的数量,减轻了系统重量.介绍了含有衍射光学元件的两档变倍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了一个折-衍混合的两档变倍的光学系统,对长、短焦距位置进行了像差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基于视场合成的成像光谱仪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危峻, 蔡海蛟, 翁东山
2008, 30(6): 343-345,3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09
摘要:
推扫式遥感仪器可以采用多个镜头进行视场合成以提高仪器的总视场.视场合成技术涉及光学、机械、电子学系统技术.电子学系统需要完成多镜头数据的采集、融合及其他处理.在光谱仪地面测试数据采集系统中,每个镜头对应一个独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同步各子模块的数据采集,并通过FIFO接口获取各子模块数据,然后通过PCI数据采集卡发送到PC机中.所有模块插在一个底板中,底板完成模块间的连接.介绍了多镜头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红外成像系统噪声测量仿真研究
邹前进, 戴睿, 刘鑫
2008, 30(6): 346-3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0
摘要:
介绍了红外成像系统的噪声模型和测量方法,首先分析了二代红外成像系统不同于一代红外成像系统的特性.将红外成像系统噪声按时空三维空间划分为7个分量,就三维噪声各个分量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不同红外成像系统的主要噪声分量;其次,结合噪声模型给出了红外系统噪声测量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对模型结合实测数据用于噪声仿真进行了尝试,并在某试验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材料与器件
非晶态锑化铟薄膜的射频磁控溅射生长及其结构和光学特性研究
孔金丞, 李竑志, 孔令德, 赵俊, 于晓辉, 王善力, 姬荣斌
2008, 30(6): 351-35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1
摘要:
在玻璃衬底上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进行了非晶态锑化铟(a-InSb)薄膜的低温生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AFM)技术对所生长的薄膜进行分析研究,所生长的非晶态锑化铟薄膜表面平整,没有晶粒出现,获得了射频磁控溅射生长非晶态锑化铟薄膜的"生长窗口".采用傅立叶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非晶态锑化铟薄膜进行了光学性能研究,在0.9~2.0μm范围内研究了薄膜的透射谱线,获得了薄膜的吸收系数,研究了其光学带隙和吸收边附近的3个吸收区域.
空芯传能光纤的特性研究
侯峙云, 洪文学, 侯蓝田, 韩颖, 李东源
2008, 30(6): 355-35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2
摘要:
通过对传能光纤的传输特性分析和模式分析,并通过两种实验方法对发散角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空芯传能光纤的输入和输出的激光模式的关系,这为传能光纤的应用及耦合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金属红外发射率的分析和仿真研究
肖斌安, 龚烈航, 曾锐
2008, 30(6): 358-36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3
摘要:
基于金属中电磁波的传播理论,采用金属自由电子气模型,探讨了金属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金属的红外发射率特性.
制导与对抗
林地型背景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试验研究
王友军, 胡江华, 吕绪良, 李磊
2008, 30(6): 361-36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4
摘要:
针对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影响因素多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背景温度起伏的统计特性计算背景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的方法.通过一种典型的南方林地型背景温度野外测量试验,研究分析背景的热红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该地域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微量添加剂对闪光烟火药辐射强度的影响
霸书红, 焦清介
2008, 30(6): 365-36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5
摘要:
以高氯酸钾/球形铝粉/粘合剂 (配比为50/50/3)为闪光烟火药基础配方,研究了几种微量添加剂对闪光烟火药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闪光烟火药中加入2%A12O3可使可见光区的发光强度提高1.4%和近红外区的辐射强度提高了17.94%.2%Fe2O3的加入对闪光烟火药可见光区发光强度和近红外区辐射强度影响不大.闪光烟火药配方中分别加入1%和2%微粉石墨后,其可见光区发光强度分别下降了4.2%和5.4%,但其近红外区辐射强度分别提高了6.96%和7.96%.
红外应用
红外线加热技术在飞机除冰中的应用
彭华乔, 夏祖西, 苏正良, 李文艳
2008, 30(6): 368-37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6.016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除冰方式--采用红外线加热技术除冰,该技术包括红外线加热器是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种方式.指出了红外线加热技术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的除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