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6期

系统与设计
采用一种优化编码方法的光学相关器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王永仲, 张勇, 沈学举, 薛蕊, 华文深
2004, 26(6): 1-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1
摘要:
VanderLugt相关器在纪录目标图形的傅里叶变换复振幅谱时,通常需要引入一个离轴的参考光波来纪录复振幅信息.本文利用计算机制匹配滤波器,对四级迂回相位编码方法进行了优化,事先生成不同目标的匹配滤波器进行目标识别,从而大大简化了实验方案,保证了VanderLugt相关器工作的实时性.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光电成像系统性能参数MRC及其测量方法
李升才, 金伟其, 张建勇, 王霞
2004, 26(6): 5-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2
摘要:
与传统光电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比较,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光电成像系统的极限性能.本文介绍了两种适合于MRC测试的条纹目标场景平台,可以实现空间频率、对比度以及场景平均亮度的可控变化,为减小主观测试所带来的人为因素影响,介绍了心理测量方法和AMRC客观测量法.这些测试系统和方法对于光电成像系统MRC模型及其测量方法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热分析中辐射传递系数的迭代计算
沈国土, 杨宝成, 蔡继光, 姜谨, 高景, 夏樟根, 朱文勇
2004, 26(6): 9-12,1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3
摘要:
为了获得计算辐射传递系数的另一种方法,在角系数的概念基础上,应用能量守恒原理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在郎伯体情形下,计算了辐射传递系数,该方法分离了计算难度,在把此方法应用到海面物体的红外特性分析中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二元光学工艺参数计算
农文捷, 金宁
2004, 26(6): 13-1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4
摘要:
从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二元光学面位相方程出发,理论分析和推导了二元光学的工艺参数,并用计算机模拟出二元光学面的面形,编制了适用于ZEMAX的二元光学工艺参数计算程序,为光学设计和加工提供了参考.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方法的高可靠性的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林晓春, 李存志, 郭艳艳, 王艳, 周蕾
2004, 26(6): 17-2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5
摘要:
介绍了基于数据融合方法的高可靠性红外图像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了检测算法、阈值因子、检测概率和虚警率之间的关系,对比讨论了提高图像检测可靠性的两种方法,设计了基于算法多模型数据融合(Arithmetic-Multi-Model-Data-Fusion-Method,AMMDFM)的新方案.依据该方案所设计的系统,原理上保证了具有实时多目标处理能力,并且检测概率和虚警率指标大大优于以往常规硬件系统.可以在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下工作,方便了系统的调试,系统性能稳定,功耗低,体积小,集成度高,适用于安装在导弹等武器平台上作末制导寻的导引头.该方法是以增加系统硬件复杂程度为代价换取对红外图像目标检测可靠性的.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支撑面弹簧缝形的优化设计
陶津平, 华建文, 代作晓, 王模昌
2004, 26(6): 22-2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6
摘要:
通过对面弹簧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螺旋线缝形面弹簧各参数r0、a、θ1、b在轴向拉伸不同位置时,对其轴向刚度Kx、径向刚度Ky、刚度比i(i=Ky/Kx)的影响规律,从中可以选取一组合理的参数值,使面弹簧轴向刚度Kx小、而使径向刚度Ky大、刚度比i大、环境适应性最强的面弹簧.有限元分析方法为设计满足要求的面弹簧,提供了理论基础.
亮度增益对夜视仪视距的影响
狄慧鸽, 赵爽, 钱芸生, 刘磊
2004, 26(6): 27-3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7
摘要:
亮度增益对夜视仪的视距有很重要的影响.夜视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善微光条件下人眼的观察性能,产生足够亮度的光学图像供人眼观察.以前的视距公式没有考虑到亮度增益对视距的影响.从照度与人眼阈值分辨角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亮度增益加入到了视距公式中,并根据修正出的公式从理论上分析了亮度增益对视距的影响.
卫星侦察红外特征数据库关键问题探讨
李军梅, 胡以华, 蔡晓春
2004, 26(6): 31-33,3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8
摘要:
对红外特征数据库的特征参数库的有关字段,同时针对类特征参数的完善问题,提出利用专家系统加以解决.
利用DSP图像处理系统实现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
柳刚, 黄竹邻, 周昊, 何兆湘, 陈四海, 易新建
2004, 26(6): 34-3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09
摘要:
实用化、实时的非均匀性校正是红外焦平面器件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根据两点校正法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DSP图像处理系统对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进行校正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时红外视频图像的处理,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测试技术
落管中双波长测温的工作波长选择
唐韬, 李恩普, 吴长江
2004, 26(6): 38-4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0
摘要:
根据测量所要求的动态范围、线性度、灵敏度,通过数值计算得出落管中双波长温度测量中的工作波长及带宽的最佳范围,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工作波长为1.4μm和1.55μm,其带宽均为0.03μm.
材料与器件
恒定辐照下一维HgCdTe环孔PN结光生载流子浓度的计算
王忆锋, 蔡毅
2004, 26(6): 41-44,4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1
摘要:
通过求解一维HgCdTe环孔PN结连续性方程,得到了恒定辐照下光生载流子浓度的一般表达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1~3μm短波红外光导探测器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
洪雁, 赵鹏, 郑丽娟, 何丹, 裘萍
2004, 26(6): 45-4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2
摘要:
简要介绍了通过阳极氧化工艺条件的改变,确定1~3μm短波红外光导探测器阳极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而改善了器件性能,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磁性颗粒膜中注入电流驱动激发实验研究
袁敏
2004, 26(6): 48-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3
摘要: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了Co20Cu80磁性颗粒膜样品,并对它的电阻进行了研究:在低磁场时,dV/dI谱线变化缓慢;当H>Hs时,在通过点接触注入高密度电流为108A/cm2时dV/dI谱线出现一个峰值.认为该电阻变化是由于在Co20Cu80磁性颗粒膜中零波数自旋波的激发,并用试探性的理论给予了解释.同时还研究了Co20Cu80磁性颗粒膜的巨磁电阻以及在高注入电流和强磁场下的静态电阻.
图像处理与仿真
基于四方向导数信息的图像非线性扩散去噪
谢美华
2004, 26(6): 51-53,6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4
摘要:
分析图像去噪的非线性扩散模型的离散解,针对其中的梯度获取问题,考虑一种新的基于四方向导数信息的图像非线性扩散去噪方法.该方法将原有非线性扩散去噪中的二阶扩散矩阵扩展为四阶扩散矩阵,并由边缘的实际取向来决定像素点邻域内八个点对该点去噪的贡献大小,有利于更好的保护边缘和对边缘定向.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较原有方法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
基于自适应Wiener滤波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
聂洪山, 沈振康
2004, 26(6): 54-57,6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5
摘要:
在分析红外场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自适应Wiener滤波器估计起伏背景、自适应门限分割、基于邻域管道目标检测的小目标检测方法.采用连续采集的红外图像序列进行了实验,仿真了不同信噪比(SNR)条件下的目标并给出了目标检测结果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算法能够从信噪比大于2.0的图像序列中检测出目标轨迹.
一种基于KPCA的图像去噪方法
陆波, 毕笃彦, 谭军
2004, 26(6): 58-6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6
摘要:
通过阐述利用KPCA进行特征提取的基本原理,系统的介绍了基于KPCA的图像去噪方法,并选择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对加噪后的试验图像实现了去噪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种基于区域背景预测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尹超, 向健勇, 韩建栋
2004, 26(6): 62-6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均值化背景模型的背景预测算法,用于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区域均值化背景模型",来减小背景起伏对背景预测的影响,从而实现对背景更准确的预测,达到提高弱小目标检测性能的目的,算法适用于强对比度云层的空背景、具有人造干扰物的背景和空地背景的红外图像中,具有较强的抗噪音特性,是背景预测算法的一个重要扩展,针对实际红外图像的试验仿真表明,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云杂波背景图像序列中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张兵, 卢焕章
2004, 26(6): 66-7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8
摘要:
云杂波背景图像序列中运动小目标的实时检测算法,是红外精确制导系统中的首先对云杂波背景图像像素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了两种最大顺序滤波器和利用序列图像中像素时域剖面检测小目标的自适应方差滤波器算法,继而提出了一种适合云杂波背景的小目标检测算法.使用此算法对两组真实图像序列中运动小目标进行检测,根据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指出此算法可有效地完成检测任务,并且具有运算简单、存储量小、可并行实现、实时性好等特点.最后提出了后续工作的方向.
红外图像评价质量研究
徐春梅, 李刚, 胡文刚, 张伟
2004, 26(6): 72-7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19
摘要:
按照红外图像的形成过程分析可认为一幅红外图像是由目标图像、背景图像和噪声图像,目标图像和背景图像是红外图像的主体,噪声图像是叠加在红外图像主体上的干扰.文章从红外图像主体能提供的信息量是否丰富、细节是否明显,噪声图像相对图像主体的大小三个方面入手,对红外图像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相一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薄雾模糊图像的恢复算法研究
胡茂海, 谢仁龙, 高万荣
2004, 26(6): 76-7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0
摘要:
成像光波受到大气中薄雾干扰,形成模糊图像.文章基于最大熵算法,分析了成像系统点扩展函数畸变导致图像模糊的机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薄雾模糊图像的恢复算法.
红外目标仿真的两种热源模型比较与分析
马丙辰, 谌海新
2004, 26(6): 79-8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1
摘要:
对地面目标红外场景仿真中使用的"点源法"和"面源法"这两种热源模型的计算方法、计算效率和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仿真使用Wavefront OBJ文件目标造型数据,用C++和OpenGLAPI实现了两种热源模型红外目标的温度场特性模拟,并绘制了仿真图像.仿真结果具备仿真对象的红外特征并进一步验证了两种热源模型的合理性.
一种图像分割的快速目标描述方法
张庆, 向健勇, 赵小明, 孙勃
2004, 26(6): 83-85,8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2
摘要:
提出了一种二值图像分割的快速目标描述算法.该方法以像素标记法为基础,利用相邻扫描行中二值像素点的邻接关系,在一次扫描的过程中完成目标标记的提取以及等价目标标记的合并,最终完成目标的标记和特征量的提取工作,具有速度快,方法简单,处理复杂图案能力强的特点.
二维时间延迟积分红外图像实时增强处理技术
顾国华, 冯国进, 陈钱, 张保民
2004, 26(6): 86-8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3
摘要:
分析了热像仪输出图像的特征,针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图像对比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既能有效增强红外图像又能避免通常多帧累加造成边缘模糊的二维时间延迟积分技术,并介绍了具体的硬件实现方法.利用该技术能完成对红外图像的实时处理,且图像增强效果明显.
基于OTSU准则及图像熵的局部递归分割算法研究
韩建涛, 姜卫东, 陈曾平
2004, 26(6): 89-92,9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4
摘要:
在图像分割中,门限的选取至关重要,本文在Otsu门限选择准则[1]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图像熵的局部递归的门限选择及分割算法,该算法在图像背景不均或图像不是简单的单峰、双峰图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分割,分割后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有利于分割后的特征提取.对几种不同的目标进行了实验,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红外应用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焊接温度场数值仿真研究
谭险峰, 张华
2004, 26(6): 93-9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5
摘要:
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技术的出现,为焊接技术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而这又有赖于温度测量技术作为试验验证手段.作为非接触测温的红外测温技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焊件在焊接工艺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热循环过程.本文针对低碳钢钨极氩弧焊接工艺,利用红外测温仪得到了多个测点的热循环曲线,以此来修正双椭圆分布热源模型参数,建立了该工艺的温度场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将有限元解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表明了该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红外热像仪用于医学中
杨爱明, 杨宇, 余仕汝, 高绍阳, 张曙
2004, 26(6):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4.06.026
摘要:
本文阐述了红外热像仪的基本结构及诊断人体疾病的机制.综述其在基础理论医学如:经络学,人脑的研究工作及在研究疾病治疗方法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诊断哮喘病,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病,恶性肿瘤等病症具有无放射性,一次多脏器全身扫描的非接触测量的优点.说明它是综合确诊人体某种疾病的一种有用手段.
《红外技术》第26卷(2004年)总目录索引
2004, 26(6): 101-10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