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期

综述与评论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
聂劲松, 汪震
2006, 28(2): 63-6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1
摘要:
论文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在论述红外偏振特性物理本质的基础上,指出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比较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具有的优势;给出了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国外研究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得到的主要结论;最后,指出红外偏振成像技术不仅是红外侦察技术的一次革命性进步,而且对传统的红外伪装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俄罗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不足之处
陆剑鸣, 蔡毅, 黄晖
2006, 28(2): 68-7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2
摘要:
主要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单位、特点、部分单位的研究概况以及俄罗斯红外热成像的特点、发展趋势、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展望等.
系统与设计
多波段红外目标跟踪与辐射特性测量系统
卫红, 葛军, 周起勃
2006, 28(2): 74-7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3
摘要:
介绍了一种对动态目标进行红外成像跟踪与辐射特性测量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大口径红外成像镜头,图像信号经放大、A/D转换和图像非均匀性校正,输出与目标辐射量成正比关系的数字图像信号.红外成像跟踪采用FPGA结合软件处理方法实现对目标的实时自动识别,进行形心、边缘与相关跟踪的计算.红外辐射特性测量采用基于PCI总线的高速图像采集板进行实时图像采集与显示.红外定标建立输出信号和标准黑体绝对辐射量的关系曲线,将原始的图像灰度数据换算为辐射通量密度.经外场试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
红外折/衍混杂f-theta镜研究
王肇圻, 刘娟, 傅汝廉
2006, 28(2): 77-8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4
摘要:
根据现代红外激光扫描系统的需求,分别设计了工作于808 nm~1064 nm波段和1064 nm~1500 nm波段的折/衍混杂f-theta系统.系统分别由三片镜和四片镜组成,激光扫描范围分别为100 mm×100 mm和60 mm×60 mm.此二系统相配合,可以完成在808 nm~1500 nm波长范围的激光扫描工作.点列图分析表明,输出光斑质量优良均匀,在0视场、0.7视场、和全视场光斑均接近衍射极限.像差分析表明,系统最大色差为26 μm,最大场曲小于0.3 mm,最大f-theta误差小于0.03%.满足现代多工作波长、高精度激光打标机的实际需求.
焦平面制冷红外热像仪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袁祁刚, 张国安, 郝重阳
2006, 28(2): 81-8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5
摘要:
随着焦平面制冷阵列(IRFPA)红外探测器制造工艺的日益成熟,制冷热像仪以其成像质量好,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军事、公安、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法国SOFRADIR 320×256焦平面制冷中波红外探测器,与FPGA、高速DSP和现代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构成实时红外成像及处理系统.分析了与红外热像仪成像质量密切相关的红外信号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详细描述了实时非均匀性校正、图像采集、直方图均衡等算法以及在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视场近红外微光摄像镜头设计
肖相国, 王忠厚, 白加光, 熊望娥
2006, 28(2): 85-8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6
摘要:
对近红外波段玻璃材料的相对部分色散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近红外波段长焦距光学系统的二级光谱特性.并设计了焦距180 mm,F#1.2的大视场近红外微光探测物镜,该系统采用ZF、ZK类普通玻璃,且无胶合面,满足露天环境使用.
一种红外热像仪扫描方法研究
周树平, 杨萍
2006, 28(2): 88-9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7
摘要:
对一种单元探测器热像仪的扫描方法进行了研究,单元热像仪的成像需要进行行扫描和帧扫描才能完成一幅图像.为了提高热像仪的灵敏度,探测器采用了液氮制冷的中波红外探测器件.文中介绍了热像仪的扫描原理和扫描方法,重点解决了帧扫描方法所用的凸轮机构及其驱动方式以及行扫描和帧扫描的同步问题.此方法在某型红外热像仪研制中成功得到了运用,扫描平稳,其温度分辨率达到了0.01°.其扫描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热像仪的设计.
激光辅助照明主动红外成像研究
董明礼, 张晶, 李银柱, 杨培志, 何嵩, 李萍, 张剑家
2006, 28(2): 91-9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8
摘要:
介绍了激光辅助照明主动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激光光源的制作和技术参数、光学系统和接收器件的选用.研究了半导体激光光纤耦合器件作为夜视光源其制作中光束整形、均匀化方法和性能指标,并根据CCD相机光谱进行分析来选用合适的接收器件.研制出一台激光辅助照明主动红外成像样机,通过多次外场实验,获得质量较好的夜视图像.该设备造价低廉,像质较好,可以用于民用的安全监控,也可作为轻武器火控或单兵观瞄等用于军事领域的夜视观察.
红外光学系统出瞳与冷屏匹配方式及渐晕分析计算
白清兰, 马彩文, 孙东岩
2006, 28(2): 95-9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09
摘要:
红外光学系统在用于制冷型的探测器时必须考虑出瞳与冷屏的匹配问题,采用二次成像方式进行光瞳匹配导致光学系统结构复杂化使系统透过率降低,采用光学结构简单的不完全匹配方式会存在轴外视场渐晕,但能有效地提高视场中心的透过率,而红外光学系统在用于点目标的跟踪测量时往往用到的是一定范围的中心视场.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几种不同的匹配方式并给出了用冷屏参数表示的估算轴外渐晕的计算公式以便在像差校正之前判断渐晕的大小及采用何种匹配方式以提高光学系统性价比.
材料与器件
InSb红外焦平面器件γ辐照损伤初步研究
朱建妹, 靳涛, 刘普霖, 唐红兰, 陈伯良
2006, 28(2): 98-10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0
摘要:
用Co60作γ辐照源对InSb光伏二极管列阵和InSb凝视红外焦平面器件进行了高能辐照损伤实验.在5000 rad剂量下观测到二极管优值因子RoA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从3.6×105~4.3×105 Ω·cm2下降到2.5×104~2.7×104 Ω·cm2.在10000 rad及以上剂量观测到64×64元凝视焦平面热成像性能的显著退化.
微光夜视设备强光防护阈值的试验方法探讨
洪鸣, 易明, 项震, 王晓
2006, 28(2): 101-10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1
摘要:
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光夜视技术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观察时域,其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等多个领域.然而,微光夜视设备在实用中不免受到多种"强光"的干扰,可能产生功能减退或者失效;因此,"抗强光"防护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实施强光防护的前提无疑需要研究微光夜视仪的"抗强光"工作阈值等特性.文中针对微光夜视仪在非相干强光照射下的疲劳、损伤阈值开展了研究,对如何建立完整的实验及评价体系进行讨论,设计了多种对微光夜视设备进行初步测试的方案,对不同条件下的破坏情况进行讨论,为微光夜视设备的性能测试及相关防护手段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一种新型的正胶剥离技术及其应用
信思树, 普朝光, 杨明珠, 杨培志
2006, 28(2): 105-10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2
摘要:
介绍了在金属微细图形化制作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刻蚀和剥离,并比较了两者的优劣.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正胶剥离技术,着重解决了传统的正胶剥离技术中所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提高了其剥离精度,达到2 μm.最后介绍了新型的正胶剥离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与仿真
基于信息量的海上红外目标增强
张麟瑞, 贾玉林, 程科
2006, 28(2): 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3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海上红外图像目标增强的较实用算法.首先通过对红外图像特性的分析,以及对于信息论中有关信息量概念的分析,从而论证了利用信息量的概念将普通的红外图像转换为相应的信息量分布图像的可能性,并因此能够摆脱灰度信息的干扰,并且得到具有更高目标背景对比度的图像.文中详细分析了所提出方法的原理及过程,并给出了与其它一些常用红外图像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以及结果.最后,就该方法适用范围给予了说明,并对于改进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反舰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跟踪器预处理算法研究
张聘义, 史彩成, 赵刚, 康日新
2006, 28(2): 112-11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4
摘要:
红外自动目标识别是当前智能化图像处理及应用开发的前沿关键技术,低信噪比条件下对运动目标的检测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红外图像预处理.本文根据反舰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总体技术指标要求,结合现代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适合对海面运动的中小型舰船目标边检测边跟踪(TBD)红外图像预处理算法,外场跟踪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信噪比较低的运动舰船目标,该算法简单有效,但工程上如何自动捕获并且稳定跟踪舰船目标,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制导与对抗
几种燃烧型有机类干扰烟幕的红外干扰性能比较
刘泽龙, 郭建广, 缪云坤, 郑卫平
2006, 28(2): 116-119.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5
摘要:
随着在现代高科技战场上光电武器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无源光电对抗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的烟幕干扰技术自然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燃烧型有机类红外干扰发烟剂通过燃烧在烟箱内形成的气溶胶烟幕对8 μm~14 μm波段中远红外辐射衰减性能的研究,并给出了进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部分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该类燃烧型红外干扰发烟剂形成的烟幕对中远红外辐射具有显著的衰减能力,能够有效的干扰工作在该波段的红外侦察、探测、制导武器的正常使用,降低其战场效能和战场杀伤力.
测量技术
大气参数对目标红外可测度的影响分析
易亚星, 姚梅, 王国玉, 陈永光
2006, 28(2): 120-12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2.016
摘要:
首先定义了一个反映目标可探测程度的物理量--可测度,目标的可测度值越大,表明它越容易被探测到.然后通过目标及大气辐射和传输计算,分析了温度、压强、相对湿度、能见度等参数的变化,对空中目标的红外可测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气的温度和能见度对目标可测度有很大的影响.大气温度愈高,目标可测度值愈大;能见度越好,目标越容易被探测到.大气湿度和压强对目标可测度的影响较小:目标可测度值随大气湿度和压强的增大而略有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