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1期

材料与器件
氧化钒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工艺研究
袁俊, 太云见, 雷晓虹, 何雯瑾, 陈妞
2009, 31(1): 1-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1
摘要: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具有成本低廉、无需制冷等优异特点,在红外探测和红外成像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氧化钒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牺牲层、支撑层、氧化钒等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国内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工程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分子束外延生长Hg1-χCdχTe材料原位退火研究
苏栓, 李艳辉, 周旭昌, 杨春章, 谭英, 高丽华, 李全保
2009, 31(1): 5-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2
摘要:
对分子束外延(MBE)生长了Hg1-χCdχTe薄膜材料进行原位退火研究.显微镜观察可知,原位退火可以得到光滑的材料表面,并可以降低材料的腐蚀坑密度(EPD).霍尔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退火温度和汞束流可以明显地改善Hg1-χCdχTe材料的电学性能.研究表明Hg1-χCdχTe材料的原位退火技术在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制导与对抗
烟幕干扰激光制导导弹的有效性研究
刘立群, 孙晓泉, 童忠诚, 汪亚夫
2009, 31(1): 8-10,1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3
摘要:
利用激光制导导弹光电干扰弹道仿真软件,仿真研究了激光指示器有效制导距离对激光制导导弹作战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效制导距离小于1600 m时,导弹命中精度会下降;小于100 m时,导弹已不能进入制导段飞行.在其基础上,研究了烟幕干扰时,烟幕材料质量、烟幕与目标的间距及目标反射系数等参数对激光指示器有效制导距离的影响,得到了烟幕干扰有效的条件.
超高速远程地地导弹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设计
周琼
2009, 31(1): 11-1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4
摘要:
针对某背景项目,开展超高速远程地地导弹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工程设计,并对超高速飞行的导弹导引头头罩产生的气动光学效应提出了解决途径.
系统与设计
棱镜色散成像光谱仪光谱辐射采集特性
冯玉涛, 向阳, 陈旭
2009, 31(1): 15-17,2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5
摘要:
棱镜色散成像光谱仪对景物光谱的采样不是等间隔的.为了研究非线性色散对成像光谱仪采集景物辐射能量的影响,首先推导出相应的计算表达式,据此,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VNIR)分析了以单棱镜或复合棱镜为色散元件时成像光谱仪辐射能量采集特性.结果表明:与等间隔光谱采样相比,对于采用单棱镜作为色散元件的成像光谱仪而言,探测器像元采集到的景物辐射能量在光谱范围的短波(0.4~0.6 μm)部分较低,在中长波(0.6~1.0μm)部分较高;对于采用复合棱镜作为色散元件的成像光谱仪而言,探测器像元采集到的景物辐射能量在整个光谱范围都比较均衡;随着光谱采样通道数的增加,大气的弱吸收特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水陆坦克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研究
罗来科, 宣益民, 韩玉阁
2009, 31(1): 18-2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6
摘要:
随着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发展,水陆坦克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分析了影响水陆坦克红外特征的因素,对海面背景中水陆坦克的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计算机模拟的完整方程组,并对某型水陆坦克的温度场和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真实场景吻合较好.
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与探测距离估算
刘云猛, 柴金广, 王旭辉, 张宝龙
2009, 31(1): 23-2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7
摘要:
在空间目标可见光探测系统中,对探测能力的分析和评估是进行可见光相机设计的前提之一.分析了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和探测背景,并进行了探测噪声分析,又从辐射学角度导出了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体探测距离估算方程,结合实例求解了最大探测距离.当目标充满可见光相机的瞬时视场时,相机获取的目标信息与距离无关,而与本身的瞬时视场有关.最后通过采用积分球模拟反射体测试辐照度,反求系统信噪比,间接验证了可见光相机对空间目标的探测能力.
参数设置对噪声等效温差(NETD)测试影响分析
胡明鹏
2009, 31(1): 27-31,3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8
摘要:
噪声等效温差是一个用以标志红外热成像系统灵敏度的广泛使用的参数.在实际测试中各种参数的设置会对噪声等效温差的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有积分时间、增益、背景温度等.详细分析了噪声等效温差及各参数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与分析,定量地给出了各参数对噪声等效温差的影响,这为正确测试噪声等效温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试仪测量1064nm波长激光大气传输消光系数研究
任席闯, 王江安, 吴荣华
2009, 31(1): 32-3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09
摘要:
激光传输特性的研究可以为光电探测和通信系统的性能提供依据.采用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测量后向散射回波能量,经过计算得出激光在大气中传播的消光系数.对不同能见度和天气条件下激光消光系数进行大量试验测量,得出统计规律,并与理论相比较,结果相符.
红外应用
新型多波长红外同步粉尘、气体浓度传感器
张曦雯, 李立京, 梁生, 张春熹
2009, 31(1): 35-3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10
摘要:
基于粉尘和气体对红外光散射和吸收导致的衰减作用原理,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测量粉尘和气体浓度的新型多波长红外传感器设计方案.将不同粒径的粉尘和不同种类的气体作为不同介质,建立多个波长红外光与多种介质的衰减方程组,测量各介质对若干不同波长红外光波的衰减,从而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待测介质的浓度.传感器结构采用多路对不同波长敏感的探测器,复用一个宽谱红外光源,降低了多种粉尘、气体同时测量的硬件成本.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原理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粉尘和气体同时测量的可行性.提出的多种粉尘和气体同步测量的多波长红外传感器设计方案对于拓宽多波长红外传感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煤矿生产的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杜鹃花植物鉴别分类研究
罗庇荣, 刘刚, 时有明, 张玉宾, 周继国, 周湘萍, 桑林
2009, 31(1): 39-4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11
摘要: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杜鹃花科植物不同属及亚属鉴别分类.测试了杜鹃花科植物1个属3个亚属4类植物28个叶子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4类杜鹃花植物红外光谱表现出微小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28个叶子样品的光谱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排序图能够正确对样品分类.研究揭示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鉴别分类植物.
一种微小型多槽道平板热管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刘一兵, 丁洁
2009, 31(1): 44-46,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12
摘要:
对微小型多槽道矩形结构的铜-水平板热管的启动特性以及热管的充液率、倾角及冷凝段的传热能力对传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管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其最佳充液率在1.3左右,重力能辅助热管换热,改善热管的传热性能,提高冷凝段的冷凝能力能有效的提高热管的传热性能.
图像处理与仿真
基于SVD算法的红外序列图像增强技术研究
赵媛, 王黎明, 刘宾
2009, 31(1): 47-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13
摘要:
在红外热像无损检测中直接获取的原始热像往往信噪比较低,温度对比度较差.为了抑制各种噪声的不良影响,使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所重构的数字图像有较高的缺陷对比度,从而提高缺陷探测能力,研究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红外数字图像序列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此方法消除了红外热像无损检测中的加热不均效应,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使图像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是红外热像序列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基于CMOS成像器件的手指静脉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
黄建元, 赵新荣, 张长顺, 丁海龙, 陆永刚
2009, 31(1): 51-5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14
摘要:
通过对CMOS成像器件的应用特性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基于CMOS成像器件的手指静脉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包括光源、成像器件、控制电路和装置结构.采用美国OV公司的OV7411P作为CMOS成像器件,并通过I2C总线方式控制CMOS成像器件的参数;光源采用LED近红外发光管,其光源亮度调节采用恒压调节方式,并由中央控制器通过I2C总线发出指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成像速度快、质量高、控制灵活、成本低,是一个可行的手指静脉图像采集方案.
红外探测湍流退化图像并行复原方法研究
洪汉玉
2009, 31(1): 57-6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9.01.015
摘要:
湍流退化图像的恢复面临着计算量大、耗时长等问题,为提高算法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快速性,主要对红外探测湍流退化图像复原算法的并行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机群计算的并行处理方法.采用并行编程技术,建立基于微机多节点计算的并行机群系统,充分利用各节点的计算资源,提高并行速度,优化并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机群计算的并行方法十分有效,提高了湍流退化图像复原处理的计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