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2期

综述与评论
迈向新世纪的智能化红外成像寻的制导技术
刘永昌, 吴鹏, 张黎
2002, 24(2): 1-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1
摘要:
概述了20世纪红外成像寻的制导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未来高技术战争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要求和智能化红外成像寻的制导的关键技术,展望了21世纪红外成像寻的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红外成像寻的制导当前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对中波与长波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的一些探讨
吴诚, 苏君红, 潘顺臣, 冯生荣, 金伟其
2002, 24(2): 6-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2
摘要:
从对3~5 μm和8~14 μm两个红外波段的大气传输特性、背景限NETD值计算、整机系统及应用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入手,对这两个波段凝视热成像技术进行一些讨论,以说明3~5 μm焦平面热像仪在第三代热成像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夜视图像的彩色融合方法综述
王岭雪, 金伟其, 刘广荣, 何玉青, 张建勇
2002, 24(2): 9-1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3
摘要:
介绍了夜视图像彩色融合的假彩色法、TNO法与MIT法,重点分析了MIT法的发展过程.假彩色融合法计算量很小,容易实现实时处理,但缺点是色彩不太自然;MIT法用前馈型中心-周边分离神经网络模拟生物的彩色视觉特性,融合图像的彩色自然直观,可用于多种传感器的彩色融合;TNO法可看成MIT法的简单形式,计算简单,较易实现实时,色彩也较为自然,但只能融合二种图像.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导弹导引头上的应用
汤锦亚, 仇力
2002, 24(2): 14-1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4
摘要:
述评发达国家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尤其是采用焦平面探测器的导引头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今后的趋势,也介绍了双色、多色、双模导引头在目标识别与反对抗方面的优势与潜力.
微透镜及其应用简介
孔令彬, 易新建, 申毕红, 陈四海
2002, 24(2): 18-21.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5
摘要:
对二元光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介绍,并阐述了二元光学元件之一的微透镜(microlenses)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以及它们的主要应用.微透镜的设计是基于已成熟的标量衍射理论;而其制作过程包括:计算机设计波面相位、产生掩膜板、光刻或离子(束)蚀刻以及复制产生微透镜,其关键技术蚀刻方法有等离子蚀刻技术和反应离子蚀刻RIE(Reactive Ion Etching)技术;微透镜的测试主要包括衍射效率(diffractive efficiency)和点扩散函数(PSF)的测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测试方法.微透镜可以微型化与阵列化,并且可以同微电子器件一起集成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冷弹头的红外隐身效果研究
杨华, 凌永顺, 杜为民, 马东辉
2002, 24(2): 22-24,3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6
摘要:
分析了弹道导弹弹头在飞行中段的红外特征,对弹头制冷后红外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定量评估了弹头制冷对美国反导系统的红外隐身效果,最后还论述了在弹头制冷基础上降低弹头表面红外反射率的重要意义.
材料与器件
薄膜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吸收和响应性能的模拟研究
陈实, 刘梅冬, 曾亦可, 李楚容, 夏冬林
2002, 24(2): 25-29.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7
摘要:
采用吸收、热传导和热释电响应模型,对薄膜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吸收和响应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当膜系中各膜层材料的物性参数确定时,对于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及在不同的调制频率下,探测器主要性能的优劣与探测系统的结构设计密切相关.
电流模技术在CMOS读出电路中的应用
刘成康, 袁祥辉, 汪涛, 贾功贤
2002, 24(2): 30-3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8
摘要:
给出了一种1×128热释电红外焦平面阵列CMOS读出电路的设计方案和焦平面的仿真及实验结果.并提出一种读出电路新方案.在此方案中,用电流模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由硬件实现片内CMOS电压差分器的功能,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和响应速度.
磁控溅射的Ge/Si异质结构在退火过程中的Raman光谱研究
周湘萍, 毛旭, 张树波, 杨宇
2002, 24(2): 34-36,4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09
摘要:
用Raman光散射的方法,研究了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Ge/Si系列异质材料在退火过程中的再生长情况,对不同的样品进行结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显示:Ge/Si异质材料在退火过程中的再生长受生长态条件限制,异质材料的最初生长情况决定了其在退火处理后的结构形态.
BST/PVDF 0-3型复合材料的热释电特性研究
杨文, 常爱民, 杨邦朝
2002, 24(2): 37-4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0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微波处理技术在900℃合成了Ba0.65 Sr0.35 TiO3粉体颗粒,并将粉体按不同的比例与PVDF进行复合,按照流延工艺制作成薄膜样品,对样品进行介电和热释电特性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远远低于Ba0.65 Sr0.35 TiO3陶瓷,而热释电系数比PVDF材料有大幅度提高,由此计算出复合材料的热释电优值因子要比Ba0.65 Sr0.35TIO3陶瓷高一个数量级.
64×64焦平面器件读出电路铟柱列阵工艺设计及实践
雷胜琼, 姜军, 周芳, 杨彬
2002, 24(2): 41-4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1
摘要:
用铟柱进行探测器芯片与读出电路(ROIC)之间的电气和机械连接是混合红外焦平面列阵(FPA)最常用的互连方式之一.根据现有的工艺设备和实验条件对在64×64ROIC上生长铟柱进行了优化工艺设计,并分析讨论了工艺过程及参数对生长铟柱质量的影响.通过工艺实践验证,在64×64ROIC上生长的铟柱能够基本满足FPA器件倒焊互连要求.
测试技术
非接触测温技术对圆筒设备内部温度的定量检测
关荣华
2002, 24(2): 46-4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2
摘要:
用红外技术获取设备外部信息并与计算传热学相结合,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推算设备内壁温度分布的空间步进迭代公式,数值求解了圆柱输热管道内壁上的温度分布.实现了对工业设备内部运行状态的定量诊断.
基于小波变换的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测温的信号处理
杨春玲, 戴景民, 丛大成, 孙晓刚
2002, 24(2): 49-52,5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3
摘要:
介绍了用小波变换实现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测温信号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信号和白噪声在小波变换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采用软阈值方法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噪声,方便地用软件实现辐射测温信号的处理.为将小波变换引入辐射测温领域进行了探讨.
系统与设计
四元正交探测器抗红外干扰方法的研究
于松书, 李伟仁
2002, 24(2): 53-56.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4
摘要:
简要介绍了四元正交探测器导引系统的功能,分析了目标方位信息提取的方法,然后介绍了利用视场收缩技术抗红外干扰的方法,并对系统的初相位调整作了说明.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红外焦平面阵列图像的伪彩色编码和处理
宁国祥, 易新建, 曾延安, 刘会通
2002, 24(2): 57-59.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5
摘要:
红外焦平面阵列成的热图像的伪彩色编码有利于人眼识别和获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本文所描述的软件可对红外图像进行16种伪彩色编码,以中值滤波、直方图均匀化等处理,同时显示图像中每点的温度.文中描述了伪彩色编码原理,给出了软件实现的方法和所开发的热像仪原理框图.
红外应用
壁挂式建筑(辐射)供暖器的研究
吴玮, 吴涛, 吴岩峰
2002, 24(2): 60-6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2.02.016
摘要:
红外辐射采暖技术,堪称为最现代化的绿色供暖方式.将对于壁挂式建筑红外辐射供暖器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