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8期

图像处理与仿真
自然地表红外辐射场理论模拟方法初探
张俊华, 沈国土, 杨宝成, 蔡继光, 高景, 董占海
2006, 28(8): 435-43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1
摘要:
结合自然地表的地形地貌图,建立了复杂自然地表三维几何结构生成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出自然地表的实际形貌特征,而且可以通过合并图像像素灵活处理较大范围复杂地表,并得到不同分辨率的地表结构图像.然后运用改进的自然地表红外辐射场理论模型计算了一定范围复杂地表的红外辐射场,得到了较为真实的地表红外辐射场分布.
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高通滤波算法的改进
刘缠牢, 谭立勋, 刘卫国, 李春燕
2006, 28(8): 439-44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2
摘要:
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噪声是制约红外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多种均匀性校正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时域高通滤波法的改进,在这种方法中增加了一个调节因子a,目的是为了调节系统的截止频率,选择合适的调节因子能够尽可能校正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另外考虑到噪声的空域特性,建立了差图像Eij(n),用于替换噪声图xij(n).实验仿真通过图像的空间标准差证明,新算法具有较好的校正效果.
基于广义规整化的红外湍流退化图像盲复原方法
何成剑, 洪汉玉, 张天序
2006, 28(8): 443-44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3
摘要:
针对湍流环境下红外成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规整化的湍流退化图像盲复原方法.该方法在合理建立红外图像退化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极大似然估计准则来设计.为了抑制噪声同时有效地引入关于图像的先验信息,对传统的规整化方法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广义规整化的策略,将规整化分为两个各有侧重点的层次,即复原过程中噪声的抑制和含噪条件下红外图像相关特征的保持,根据有限的先验知识将复原问题的求解转化为带规整化约束的最优化估计问题,进而复原湍流退化图像.
一种新的轮廓描述子快速提取方法
罗小安, 蔡超, 周成平, 丁明跃, 张义广, 张天序
2006, 28(8): 446-45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4
摘要:
用目标轮廓上点的相对几何位置关系对其形状进行描述,基于统计的思想,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轮廓描述子.与Su Yang统计矩阵描述子相比,减少了计算量,大大提高了目标识别速度,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时目标识别系统中去.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提取目标轮廓对旋转、伸缩和平移具有不变性的特征,在实时目标识别系统中具有很好的表现.
基于小波双立方配比插值的图像插值放大算法研究
浦利, 金伟其, 刘玉树, 苏秉华, 张楠
2006, 28(8): 453-45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5
摘要:
插值放大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改善图像质量而通常不需要对硬件进行改变.简要介绍了几种插值方法,特别是小波插值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双立方配比插值方法(Wavelet Bi-cubic).试验证明这种算法能有效提高红外热图像插值复原的效果.
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新方法
罗中良, 李昕
2006, 28(8): 456-459.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6
摘要:
针对小波变换不能涉及过多尺度的问题,分析了边缘类型对小波多尺度边缘提取的影响.结合红外目标图像对比度低,噪声大,灰度缓慢变化的特点提出基于Canny算子的梯度相位法.梯度相位法认为边缘不只是在灰度发生突变的地方存在,如果某个区域,灰度沿某个方向缓慢变化,这个区域也存在边缘,只不过可以认为边缘比较粗.经试验此方法对红外图像的小波多尺度边缘提取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基于颜色矢量角的彩色图像检索算法研究
赵珊, 安志勇, 周利华
2006, 28(8): 460-46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7
摘要:
通过分析利用颜色直方图进行图像检索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空间分布特征的图像检索算法.即利用颜色矢量角对亮度不敏感,对色度和饱和度敏感的特性来提取图像的边缘信息.在图像的边缘空间,提取图像边缘点的颜色矢量角直方图,以此来描述图像的内容.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图像的颜色信息、边缘信息及形状信息,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光照不变性、尺度不变性、平移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
材料与器件
分子束外延系统束流系综理论分析
赵俊, 杨玉林, 李艳辉, 宋立媛, 姬荣斌
2006, 28(8): 466-469.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8
摘要:
分子束外延(MBE)生长薄膜材料是一种非平衡态生长,生长过程主要由分子束流和晶体表面反应动力学控制.分子束流控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真空蒸发理论导出的平衡蒸气压模型是目前描述分子束流的主要模型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模型在高蒸气压条件下对束流的描述存在较大偏差,制约生长的薄膜的化学组分均匀性和结构的单晶完整性的提高.本文系统研究了MBE生长HgCdTe薄膜过程的束流情况,采用系综理论,建立巨正则理论模型模拟束流情况,实验表明,相比平衡蒸气压模型,该模型能更准确的描述分子束流的本征物理行为.
Al0.3Ga0.7N MSM紫外探测器研究
成彩晶, 司俊杰, 鲁正雄, 郭云芝, 赵鸿燕, 赵岚, 丁嘉欣, 孙维国, 陈志忠, 张国义
2006, 28(8): 470-47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09
摘要:
用MOCVD生长的未掺杂的n-Al0.3Ga0.7N制备了MSM结构紫外探测器.器件在5.3 V偏压时暗电流为1 nA,在315nm波长处有陡峭的截止边,在1 V偏压下305 nm峰值波长处探测器的电流响应率为0.023 A/W,要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响应率,方法之一是优化器件的结构参数,尽量减小叉指电极的宽度.为了检验Au/n-Al0.3Ga0.7N肖特基接触特性,电击穿MSM右边结,由正向I-V特性曲线计算出理想因子n~1.05,零偏势垒高度φB0~1.16eV,表明形成的Au/n-Al0.3Ga0.7N肖特基结较为理想.
垂直p-n结的碲镉汞光伏探测器暗电流特性分析
史衍丽
2006, 28(8): 474-47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10
摘要:
如何提高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的制备工艺,降低暗电流直接关系到探测器的噪声和灵敏度.本文对所研制的垂直结碲镉汞光伏探测器在工作条件下的暗电流大小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分析结果进一步反馈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改进工艺、提高器件性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电热膜技术应用于红外成像制导对抗领域的探讨
吕相银, 凌永顺, 杨莉
2006, 28(8): 478-48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11
摘要:
传统的红外点源模拟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红外成像制导对抗的需要,通过分析电热膜的加热原理和特点,探讨了它在红外成像制导对抗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模拟目标和环境的红外特征、制作可控红外假目标和对自动寻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进行动态变形干扰.
系统与设计
雷达/红外综合探测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陈玉茹, 胡以华, 芮健
2006, 28(8): 481-484.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12
摘要:
简要介绍红外成像探测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其目标探测特性,分析了雷达与红外成像探测器融合的综合探测系统的目标探测原理,给出了实际计算该雷达/红外综合探测系统的目标探测概率的方法和步骤,并举例计算分析了压制性干扰情况下综合探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IRFPA的一种新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刘子骥, 蒋亚东, 吴志明, 罗凤武
2006, 28(8): 485-48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13
摘要:
提出在IRFPA非均匀性校正中使用埃尔米特插值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运算量小,修正效果好,易于实现等优点.在既有乘性噪声,又有较强加性噪声的情况下,仿真效果优于拉格朗日分段线性插值算法,是一种新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铁电材料激光刻蚀系统中的PID微机控制技术
夏丽昆, 侯阳, 李银柱, 太云见, 袁俊, 莫启元
2006, 28(8): 489-49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14
摘要:
国内外已研究的网格化技术包括离子束刻蚀和激光化学辅助刻蚀.由于铁电体材料不易减薄至20μm以下,而且像元中心距也在逐步减小,采用离子束刻蚀技术实施网格化很困难.因此,为实现热释电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网格化,减小热串音,提高器件的空间分辨率,采用了一套基于PID微机控制技术的激光化学辅助刻蚀系统对铁电材料进行了网格化刻蚀,较好地解决了大列阵铁电材料探测器的网状技术这一难题.
红外应用
设备内热源的红外无损辨识研究
刘慧开, 杨立, 孙丰瑞
2006, 28(8): 493-49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6.08.015
摘要:
用逐层比较的方法对二维内热源及其温度场分布进行了重构,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很好的用于内热源的重构以及任何一类反问题的求解.当测量结果精度较高时,该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准确.因此,可通过热电偶测量和红外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测量准确性,以达到较好的辨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