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微光与红外平行光路融合物镜设计

孙爱平, 杨绍明, 郭亮, 龚杨云, 余海红, 曾邦泽, 赵德利, 王京云, 李泽民

孙爱平, 杨绍明, 郭亮, 龚杨云, 余海红, 曾邦泽, 赵德利, 王京云, 李泽民. 可见光/微光与红外平行光路融合物镜设计[J]. 红外技术, 2020, 42(1): 46-53.
引用本文: 孙爱平, 杨绍明, 郭亮, 龚杨云, 余海红, 曾邦泽, 赵德利, 王京云, 李泽民. 可见光/微光与红外平行光路融合物镜设计[J]. 红外技术, 2020, 42(1): 46-53.
SUN Aiping, YANG Shaoming, GUO Liang, GONG Yangyun, YU Haihong, ZENG Bangze, ZHAO Deli, WANG Jingyun, LI Zemin. Objective Design of Visible Light/Low-Light and Infrared Parallel Optical Path Fusion[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20, 42(1): 46-53.
Citation: SUN Aiping, YANG Shaoming, GUO Liang, GONG Yangyun, YU Haihong, ZENG Bangze, ZHAO Deli, WANG Jingyun, LI Zemin. Objective Design of Visible Light/Low-Light and Infrared Parallel Optical Path Fusion[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20, 42(1): 46-53.

可见光/微光与红外平行光路融合物镜设计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N216%TN223

Objective Design of Visible Light/Low-Light and Infrared Parallel Optical Path Fusion

  • 摘要: 现有所发布的大多数文献着重于图像融合算法的分析研究,很少有文献对采集融合图像的光学系统做出相应论述.本文根据手持融合观察镜的特点,对可见光/微光与长波红外图像融合、平行光路布局型式的融合物镜光学系统进行设计及分析.首先介绍了共光路光学布局型式与平行光路光学布局型式的优缺点,根据手持融合观察镜的特点选择了平行光路的光学布局型式;其次根据手持融合观察镜指标的要求对可见光/微光物镜进行"消热差"、定焦光学设计,针对长波红外物镜开展内调焦式光学设计;第三根据所设计的融合物镜光学系统,从平行光路光学布局型式、放大率及畸变变化3个方面对图像配准精度进行分析;最后对手持融合观察镜实际场景的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融合图像质量好,能满足手持融合观察镜融合性能的要求.
  • 期刊类型引用(4)

    1. 龙虎,张泓筠. 大数据量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仿真研究. 计算机仿真. 2019(01): 205-208 . 百度学术
    2. 刘亚梅. 基于相邻像素统计一致性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 光子学报. 2018(07): 36-44 . 百度学术
    3. 周应宝. 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姿势三维图像校正仿真. 计算机仿真. 2017(11): 253-256+359 . 百度学术
    4. 李赓飞,李桂菊,韩广良,刘培勋,江山. 红外成像系统的非均匀性实时校正. 光学精密工程. 2016(11): 2841-284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6
  • HTML全文浏览量:  24
  • PDF下载量:  42
  • 被引次数: 1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