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1期

系统与设计
多元红外探测器综合性能参数自动测试系统
魏振忠, 樊巧云, 张广军, 郭云芝, 孙维国
2008, 30(1): 1-5.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1
摘要:
针对多元红外探测器过程质量控制和批量检测需求,研究开发了一套多元红外探测器综合性能参数自动测试系统,系统整体噪声水平<2mV,通道增益一致性优于1.60%,实现了动态阻抗、探测率、电压/电流响应率、I-V曲线、启动时间、续冷时间、元间均匀性等参数的全自动测试.针对某型号探测器的测量实验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基于DSP+FPGA的IRFPA实时图像数字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何健, 胡旭, 李勃, 洪建堂
2008, 30(1): 6-1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2
摘要:
为改善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质量,提出了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的红外焦平面实时图像数字处理系统,介绍了红外成像系统的结构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实现框图,对系统工作流程和FPGA的控制逻辑及DSP响应中断实现数据转移及存储进行了分析.按作用划分为8个功能模块,详细讨论了3个功能模块的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
制导与对抗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红外假目标客观评价方法
陈亦望, 张品, 傅强
2008, 30(1): 11-17,2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3
摘要:
在伪装工程防红外假目标示假效果的评价中,HAUSDORFF距离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评价指标.通过研究发现,过去使用HAUSDORFF距离评价的图像时,没有考虑图像分辨率和图像变化面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未能给出基于HAUSDORFF距离的量化的客观评价标准.通过分析HAUSDORFF距离用于比较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得到客观评价标准的因素,设计了克服影响因素的方法,并通过仿真试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观察者群体进行观察试验,制定了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客观评价红外目标图像示假效果的评价标准.
强激光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效能仿真研究
殷艳华, 王学伟
2008, 30(1): 18-2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4
摘要:
研究了强激光对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干扰机理,通过建立模型,以Matlab语言为平台,仿真出了导弹受干扰前后的弹道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脱靶量与单发导弹命中概率的计算,通过对导弹在未受干扰和受干扰两种情况下命中概率的计算分析,验证了干扰的有效性.
红外诱饵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干扰分析
刘加丛, 刘占辰, 张恒喜, 房振生
2008, 30(1): 21-2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5
摘要:
当目标在红外成像焦平面上呈现为点目标时,投放红外干扰弹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红外导弹的干扰.建立了点目标图像辐照度高斯模型和点目标图像红外辐射功率计算模型.在研究红外干扰弹对目标特征长度和红外辐射能量等效中心辐射强度的干扰基础上,分析了红外干扰弹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的干扰.最后,给出了干扰弹与目标距离、干扰弹辐射强度、面积与点目标图像辐射强度中心功率的关系,得到了红外干扰弹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干扰图像仿真结果.
图像处理与仿真
基于模糊聚类的测量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李晓冰
2008, 30(1): 24-26,3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6
摘要:
针对红外测量图像目标边缘灰度变化平缓,梯度小,造成目标边缘难以确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图像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模板匹配方法进行目标区域粗定位,并利用最大类间法求出此区域的大致像素数.然后,利用遗传算法确定分类数,依据此分类数采用聚类法对图像进行分类,反复进行,直到已求出的目标区域像素数与某一类像素数最接近,此类即为目标图像的准确区域.试验证明:此方法对多帧目标进行识别时,目标轮廓位置稳定,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运用隔帧模板匹配算法检测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
强世锦, 申金娥, 荣健
2008, 30(1): 27-3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7
摘要:
提出一种用于复杂背景下实时识别运动目标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预处理滤除大部分灰度较低的背景和杂波,然后再采用不同间隔的序列模板分别进行二次误差匹配并构成并行结构来识别目标.该方法成功地克服了传统的模板匹配法计算量大,耗时多的不足,并使整个系统能够探测到静止甚至速度较大的运动目标,且在部分被遮挡甚至偶尔目标失锁的情况下依然能较好地跟踪.仿真结果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提升小波和人眼视觉特性的自反馈彩色图像融合
罗少鹏, 卢洵
2008, 30(1): 31-34,3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8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和人眼视觉特性的自反馈彩色图像融合算法.首先讨论提升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然后考虑到人眼的视觉特性,将彩色图像变换到YIQ颜色空间,运用不同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对I和Q色差分量采用平均法融合,对Y分量采用自反馈法得到其最终优化融合结果,最后由三分量融合结果变回RGB颜色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
空间目标热分析建模研究
薛丰廷, 汤心溢
2008, 30(1): 35-38.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09
摘要:
讨论了空间目标热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建立了空间目标的整体模型,分析了目标在空间背景下的热平衡方程,并通过热网络法和有限元对目标与环境间的热交换进行了计算,讨论了不同角系数情况下空间目标的静态温度场分布.
坦克目标的红外成像建模与仿真
蒋一明, 王克勇, 郑链, 宋承天
2008, 30(1): 39-42.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10
摘要:
提出了坦克目标的红外成像建模方法.首先结合部位分解法和板块元法建立坦克目标的几何模型;其次根据传热学原理提出了坦克目标各部位的热平衡方程,进而得到相应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强度;接着根据导弹与坦克相对运动的特征建立了弹目时空交会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生成不同交会状态下坦克目标红外灰度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此红外成像模型是正确有效的.
FY-4辐射计红外图像的仿真技术方法研究
贾伟, 王淦泉, 陈桂林
2008, 30(1): 43-46,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11
摘要:
研究了FY-4辐射计红外图像的仿真技术方法.考虑地表经纬度、海拔高度、地表区域类型、大气辐射传输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地表区域温度模型和红外辐射亮度模型,计算得到FY-4辐射计接收的地球表面红外辐射亮度分布;研究辐射计成像中几何畸变的空间响应特性,建立空间转换模型,模拟生成了符合FY-4辐射计空间分辨率指标的红外视场图像.结果表明,仿真生成的红外图像效果逼真,可用于FY-4辐射计技术指标的验证和成像效果的评价.
测量技术
光纤式20波长辐射高温计的研制
辛春锁, 戴景民, 王英力
2008, 30(1): 47-5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12
摘要:
基于多光谱辐射测温理论,研制了20波长光纤辐射高温计.利用多光谱辐射测温法获得材料在多个光谱下的辐射信息,从而计算出试样的真温和在多个光谱下的法向光谱发射率.利用光学光纤将光学探头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增加了测量的便利性和整套装置对测量环境的适应能力;精密的多量程自动切换电路扩大了温度测量范围,并降低了环境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专用的微型工控机控制系统提高了这套装置独自工作及与其它设备进行协调合作的能力.整套装置可测量的温度范围是800-3500℃,测量精度小于1%.
材料与器件
堇青石红外辐射复相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闫国进
2008, 30(1): 51-53.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13
摘要:
使用铁氧体生料和堇青石生料,在合适的工艺制度下,制备了堇青石红外辐射复相陶瓷.用红外辐射测量仪测定了样品的红外发射率,用XRD方法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组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样品中元素的面分布和其显微结构特征,并综合分析了影响制品红外发射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主晶相为堇青石和铁氧体共存,和复合前铁氧体的发射率值相比,复合体陶瓷的全波段红外发射率和光谱发射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波段红外发射率提高了4%-5%,光谱发射率提高了l%-5%;复相陶瓷中,铁氧体含量的变化,对复相陶瓷的红外发射率没有影响.
Sm3+掺杂Co0.6Zn0.4Ni0.8Fe1.2O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
张英, 甘久辉, 闻荻江
2008, 30(1): 54-57.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14
摘要:
用常规固相合成法成功地制备出Sm3+掺杂Co0.6Zn0.4Ni0.8Fe1.2O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并通过XRD、FT-IR和IRE-2型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与红外辐射性能的关系,发现Sm3+的掺杂导致Sm3+以一定的配位形式进入Co0.6Zn0.4Ni0.8Fe1.2O4体系中,并形成了有限置换型固溶体结构.数据分析可知,Sm3+掺杂浓度对材料的红外辐射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样品Sm0.1在全波段的积分发射率为0.74,而在>8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最高值可达0.94.
红外应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啤酒酒精度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
冯尚坤, 徐海菊
2008, 30(1): 58-60. doi: 10.3969/j.issn.1001-8891.2008.01.015
摘要:
以啤酒酒精度的快速测定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BP),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构造了三层的神经网络结构,建立了PCA-BP神经网络模型,达到满意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后,验证集预测均方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回收率范围分别为0.114、1.131%和97.91%-104.59%,其效果优于PL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