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辐射特性分析

何苹, 王莹莹, 樊雷

何苹, 王莹莹, 樊雷.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辐射特性分析[J]. 红外技术, 2019, 41(12): 1175-1180.
引用本文: 何苹, 王莹莹, 樊雷.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辐射特性分析[J]. 红外技术, 2019, 41(12): 1175-1180.
HE Ping, WANG Yingying, FAN Lei.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ar Space Hypersonic Vehicles[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9, 41(12): 1175-1180.
Citation: HE Ping, WANG Yingying, FAN Lei.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ar Space Hypersonic Vehicles[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9, 41(12): 1175-1180.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辐射特性分析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1008)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N219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ar Space Hypersonic Vehicles

  • 摘要: 为了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有效探测和预警,以X-51A为例,计算火箭助推段、超燃发动机工作段和无动力滑翔段、飞行器蒙皮、喷管和尾焰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特性.红外辐射计算的关键在于温度和有效辐射面积的确定.根据修正Lees驻点热流密度方法和辐射平衡时的辐射传热公式,计算出蒙皮的温度.用加力燃烧的涡喷发动机模型近似计算喷管的温度.把导弹尾焰温度分布场模型进行三段式简化,模拟出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X-51A的不同飞行阶段,从不同探测角度观察到的各辐射部位对总体红外辐射贡献率差异较大;速度对蒙皮的红外辐射影响较大,而喷管和尾焰的红外辐射与火箭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状态有关.分析指出,当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姿态发生变化,或者在不同的飞行阶段,更适合采用双波段进行探测.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李玲,赵野,吴俊,程少园. 考虑螺钉预紧力的反射镜安装结构仿真及优化.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06): 83-9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4
  • HTML全文浏览量:  19
  • PDF下载量:  49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尊敬的专家、作者、读者:

    端午节期间因系统维护,《红外技术》网站(hwjs.nvir.cn)将于2024年6月7日20:00-6月10日关闭。关闭期间,您将暂时无法访问《红外技术》网站和登录投审稿系统,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预计6月11日正常恢复《红外技术》网站及投审稿系统的服务。您如有任何问题,可发送邮件至编辑部邮箱(irtek@china.com)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

    《红外技术》编辑部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