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吴刚, 唐利斌, 郝群, 张玉平, 李汝劼, 潘峰, 杨艳波, 刘树平, 韩福忠

吴刚, 唐利斌, 郝群, 张玉平, 李汝劼, 潘峰, 杨艳波, 刘树平, 韩福忠. 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研究进展[J]. 红外技术, 2018, 40(6): 513-527.
引用本文: 吴刚, 唐利斌, 郝群, 张玉平, 李汝劼, 潘峰, 杨艳波, 刘树平, 韩福忠. 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研究进展[J]. 红外技术, 2018, 40(6): 513-527.
WU Gang, TANG Libin, HAO Qun, ZHANG Yuping, LI Rujie, PAN Feng, YANG Yanbo, LAU Shuping, HAN Fuzhong.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Uncooled Terahertz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8, 40(6): 513-527.
Citation: WU Gang, TANG Libin, HAO Qun, ZHANG Yuping, LI Rujie, PAN Feng, YANG Yanbo, LAU Shuping, HAN Fuzhong.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Uncooled Terahertz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8, 40(6): 513-527.

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项目%中国兵器创新团队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P274%O441.4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Uncooled Terahertz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 摘要: 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作为太赫兹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基于光热效应的微辐射热计和基于光子效应的场效应晶体管太赫兹探测器及其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研究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期刊类型引用(7)

    1. 漆云海,李绍楠,杜保林,张鹏,胡磊力. 红外双波段双层衍射定焦光学系统设计. 电光与控制. 2024(05): 108-111 . 百度学术
    2. 亓晨,靳阳明,谢晓喻,侯辉辉,李永生. 共光路红外双波段小型化光学镜头分析与设计.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4(04): 157-164 . 百度学术
    3. 田晓航,薛常喜. 小F数红外双波段无热化折衍摄远物镜设计. 光学学报. 2022(14): 181-187 . 百度学术
    4. 王振东,刘欢,陈阳,潘永强,谢万鹏,韩军. 基于谐衍射理论的0.40~2.50μm宽波段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19): 320-326 . 百度学术
    5. 杨曼曼,冯斌,史元元,胥磊. 双层谐衍射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0(02): 153-159+193 . 百度学术
    6. 刘尘尘,吴成茂.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超精密光学元件瑕疵检测研究. 激光杂志. 2020(09): 62-66 . 百度学术
    7. 杨洪涛,杨晓帆,梅超,陈卫宁. 折衍混合红外双波段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10): 96-10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6
  • HTML全文浏览量:  21
  • PDF下载量:  52
  • 被引次数: 11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尊敬的专家、作者、读者:

    端午节期间因系统维护,《红外技术》网站(hwjs.nvir.cn)将于2024年6月7日20:00-6月10日关闭。关闭期间,您将暂时无法访问《红外技术》网站和登录投审稿系统,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预计6月11日正常恢复《红外技术》网站及投审稿系统的服务。您如有任何问题,可发送邮件至编辑部邮箱(irtek@china.com)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

    《红外技术》编辑部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