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诱饵对抗红外凝视成像制导机理研究

宁功韬, 栗苹, 苏斌, 李石川, 汤润泽, 董宁宇, 郭广浩, 周遵宁

宁功韬, 栗苹, 苏斌, 李石川, 汤润泽, 董宁宇, 郭广浩, 周遵宁. 面源诱饵对抗红外凝视成像制导机理研究[J]. 红外技术, 2015, (6): 514-518.
引用本文: 宁功韬, 栗苹, 苏斌, 李石川, 汤润泽, 董宁宇, 郭广浩, 周遵宁. 面源诱饵对抗红外凝视成像制导机理研究[J]. 红外技术, 2015, (6): 514-518.
NING Gong-tao, LI Ping, SU Bin, LI Shi-chuan, TANG Run-ze, DONG Ning-yu, GUO Guang-hao, ZHOU Zun-ning. Mechanism of Surface-decoy Effectiveness against IR FPA Imaging Guidance[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5, (6): 514-518.
Citation: NING Gong-tao, LI Ping, SU Bin, LI Shi-chuan, TANG Run-ze, DONG Ning-yu, GUO Guang-hao, ZHOU Zun-ning. Mechanism of Surface-decoy Effectiveness against IR FPA Imaging Guidance[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5, (6): 514-518.

面源诱饵对抗红外凝视成像制导机理研究

基金项目: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N216

Mechanism of Surface-decoy Effectiveness against IR FPA Imaging Guidance

  • 摘要: 最新一代制导导弹采用凝视红外成像及反对抗技术,对机动作战目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综合分析当前诱饵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以及对凝视成像制导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跟踪模式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面源红外诱饵对抗第四代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措施,提出了长时间、大面积、高辐射效能的红外面源诱饵是有效对抗最新一代制导武器的有效手段。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尊敬的专家、作者、读者:

    端午节期间因系统维护,《红外技术》网站(hwjs.nvir.cn)将于2024年6月7日20:00-6月10日关闭。关闭期间,您将暂时无法访问《红外技术》网站和登录投审稿系统,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预计6月11日正常恢复《红外技术》网站及投审稿系统的服务。您如有任何问题,可发送邮件至编辑部邮箱(irtek@china.com)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

    《红外技术》编辑部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