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燃温红外诱饵剂设计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林红雪, 朱晨光, 江枭南, 彭儒

林红雪, 朱晨光, 江枭南, 彭儒. 低燃温红外诱饵剂设计及其燃烧性能研究[J]. 红外技术, 2013, (10): 654-658.
引用本文: 林红雪, 朱晨光, 江枭南, 彭儒. 低燃温红外诱饵剂设计及其燃烧性能研究[J]. 红外技术, 2013, (10): 654-658.
LIN Hong-Xue, ZHU Chen-Guang, JIANG Xiao-Nan, PENG Ru. Study on the Design of Low-temperature Infrared Decoy and Its Combustion Properties[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3, (10): 654-658.
Citation: LIN Hong-Xue, ZHU Chen-Guang, JIANG Xiao-Nan, PENG Ru. Study on the Design of Low-temperature Infrared Decoy and Its Combustion Properties[J]. Infrared Technology , 2013, (10): 654-658.

低燃温红外诱饵剂设计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51076066。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J53

Study on the Design of Low-temperature Infrared Decoy and Its Combustion Properties

  • 摘要: 以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配方为基础配方,用红磷和硫酸锶分别替换基础配方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设计了几种不同的红外诱饵剂配方,利用差热分析仪、红外测温仪和红外辐射度计等仪器对各配方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设计结果表明,红磷和硫酸锶均可以使反应的起始分解温度和结束温度降低,红磷的降低效果较硫酸锶更为明显。基础配方的最高火焰温度为1013.7℃,最大辐射强度为0.0023 W/sr,红磷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配方的辐射强度。随着替换成分质量分数的增加,最高火焰温度逐渐降低。质量分数为20%时,红磷配方的最高火焰温度为427.7℃,最大辐射强度为0.1522 W/sr,安定性下降,燃烧出现不连续现象;硫酸锶配方为818.6℃,辐射强度变化不大,燃烧过程比较稳定。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李阳,王保华,张绪国,龙亮,周紫薇,李林鹏. 制冷型大相对孔径长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红外技术. 2025(03): 265-271 . 本站查看
    2. 常诚,钱福丽,芶国汝,唐锐,王体炉,高思博,张韦晨曦,何阳阳,李理,杨启鸣,张杰,刘颖琪,段瑜,杨文运,王光华. 高效叠层OLED白光器件进展. 红外技术. 2023(12): 1141-1152 . 本站查看
    3. 徐正奎,于振龙,王春兴,乐丽珠. 四片式10~×中波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和分析. 红外技术. 2019(09): 824-830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9
  • HTML全文浏览量:  18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尊敬的专家、作者、读者:

    端午节期间因系统维护,《红外技术》网站(hwjs.nvir.cn)将于2024年6月7日20:00-6月10日关闭。关闭期间,您将暂时无法访问《红外技术》网站和登录投审稿系统,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预计6月11日正常恢复《红外技术》网站及投审稿系统的服务。您如有任何问题,可发送邮件至编辑部邮箱(irtek@china.com)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

    《红外技术》编辑部

    2024年6月6日